近年來報章雜誌經常刊登有關自由基與抗氧化物質的報導,自由基會亳無選擇性的攻擊正常細胞和組織引起連鎖性的過氧化反應,使人體出現各種退化性症侯群,目前已被醫學證實最明顒的就是慢性疾病,包括癌症、中風、心臟病丶糖尿病、節炎丶痛風丶白內障、老人痴呆、免疫系統失調神經萎縮丶性功能衰退等。據估計大約有一百多種疾病都跟自由基的破壞有關咖啡中的抗氧化物。
因為抗氧化物的功能就是把本身的電子釋放出來中和自由基的活性,制止對人體造成傷害的氧化反應,預防細胞受損。所以,隨著養生與保健的概念逐漸被重視,這幾年不論是醫藥界、食品業丶化妝品業、甚至學界都一窩風的投入抗氧化物的研究與生產,似乎任何吃的、喝的、用的丶擦的..只要跟抗氧化扯上邊都會讓人義無反顧的試了再說!
我個人覺得,天然せ通好啦!尤其是不用花太多錢就可以大量補充抗氧化物的東西C/P值最高!(追求健康還考慮摳摳,似乎有人會笑我)。
咖啡是我覺得還不錯的好東西!畢竟,養生也可以是不用花大錢的享受,還不賴吧!?
植物組成份子最高四項為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和多酚類。多酚是植物抵禦紫外線的武器,也是植物色澤的來源,而綠原酸丶單寧酸兒茶素、黃酮素都是多酚類(強效的抗氧化物)。
在咖啡生豆中,每克阿拉比卡生豆中綠原酸(植物酚)約7-20毫克;羅布斯塔生豆約7-35毫克。在烘焙過程中,有一半以上的綠原酸會降解成咖啡酸和奎寧酸,是多數人主要的植物酚來源。
咖啡烘焙過後抗氧化能力劇增,ー、二爆之間的烘焙度去自由基能力最強(實驗室中實驗證實抗氧化活力最活躍)。另外烘焙過程中的梅鈉褐變反應中生成的「蛋白黑素」(類黑精素)高佔熟豆可溶性物質的25%,也是強效的抗氧化物。
很多人也推崇喝茶養生,因為茶葉中的兒茶素等抗氧化物比例也不低(比咖啡高),但不能單以”比例”來分優劣,因為茶跟咖啡一樣,我們畢竟不是拿乾燥茶葉跟咖啡豆來生吃的,而是經過沖泡讓其溶於水中再喝進肚內。
如以一般液體飲料來看,實驗室中提供的數據,每100公克中酚酸含量:咖啡97毫克、茶類約30~36毫克來看,似乎喝咖啡又更勝於喝茶。不過,我們還是必需客觀的來看其他條件,咖啡中的咖啡因高於茶,喝太多也不是太好。
2004挪威奥斯陸大學醫學院團隊硏究報告公布了一份針對2672名挪威人的飲食問卷普查結果,發現他們抗氧化物的攝取,有64%來自於咖啡,真是跌破一堆專家眼鏡。
隔年充滿了好奇心的老美也做了類似的調查,2005/8月美國化學會230屆年度會議探討「抗氧化物對健康的潛在好處」時,統計出美國前十大抗氧化物來源,以及每日從飲食中所獲取的抗氧化物量,很”巧合”的咖啡也高居第一,雖然沒有明確的計算出百分比,但以其遙遙領先第二名的數字來看比重應該也不低吧!
有時想想,在美國的速食飲食文化中,理論上他們受自由基殘害的程度應該會大到難以想像,莫非是咖啡為他們的健康大大的加分不少?真不愧為咖啡消費第一大國。
另外一提雖然最近幾年咖啡對身體有好處的論述非常多,但目前有經醫學研究證實的部分,我所知道的僅有下列幾項:
降低第二型糖尿病的罹患風險。(但咖啡因會讓糖尿病患者血糖濃度增加8%)降低痛風罹患率
降低肝炎丶肝硬化機率,咖啡與綠原酸對肝癌細胞有抑制效果。
另外,烘焙過程會將生豆中富含的葫蘆巴鹼轉為甲基吡啶鹽(強效抗氧化物已證實可以預防結腸癌),目前人類飲食中以咖啡中所含的甲基吡啶鹽含量最高。
最後我還是要說,咖啡雖然是很有效率的抗氧化物攝取來源,但我認為不應該是唯一選項,或僅是少數選項之一,多吃蔬果也是很棒的!但還是老話一句,天然せ熊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