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客人問到咖啡混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因為過去曾經聽過一個說法:如果咖啡泡出來後是混濁的,那麼這個咖啡一定品質有問題、不好喝、傷身…,可是,他覺得好喝,且喝完沒有任何不適感,但心裡毛毛的,所以來跟我討論這個問題。
我就依自己經驗與過去文獻、科普/研究報告等資訊做個彙整,不奢望改變大家三觀,但希望咖友們可以多一分認識少一分不安。
造成咖啡不清澈或混濁的原因有下列幾點:
1.過濾工具材質
不同的過濾器具材質決對會有不同的過濾效果,幾種常見的過濾材質效果好壞依序為不織布-濾紙-不鏽鋼網,如果以不鏽鋼網做為過濾器材,那麼您就別奢望沖泡出來的咖啡會很清澈。
2.水質影響
水中雜質和礦物質的含量也會影響最終的清澈度。尤其在經過咖啡的染色與吸附咖啡中的天然成份之後會更明顯。
3.咖啡因含量及咖啡本身成分
咖啡因會與綠原酸結合產生較大的分子,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他天然咖啡本身內含的成份(目前已知超過800種)有許多是分子結構比較大且不透明的,這些成份在沖泡過程中會被萃取出來並懸浮於咖啡汁液中,造成不清澈的視覺效果。
4.烘焙度影響
由上面分析所提到的綠原酸(強效抗氧化物),在烘焙過程中,會隨著烘焙度的提高而不斷降解而減少,在現今追求輕淺烘焙的健康潮流下,咖啡豆中會保留相當比例的綠原酸,越淺焙的咖啡會越混濁,此為正常現象。
5.咖啡新鮮度
水中細微氣泡的含量也會影響咖啡的清澈度,越新鮮的咖啡排氣越旺盛,尤其在咖啡粉接觸到熱水的時候更是排氣大爆發,除非你想要喝不新鮮的咖啡,否則這個現象(混濁)是無法避免的。
6.粉粗細與沖泡3T(溫度/時間/流量)影響
簡單的一個理解觀念可以這麼說,粉太細/溫度太高/沖泡時間過長/沖泡的水流量過大,這些因素都會造成咖啡過度萃取,這會讓咖啡粉中很多大分子結構的成份在過度萃取的條件成立下被溶解/萃取,並穿透濾紙或濾網,可是在經過一兩分鐘溫度稍微降低之後它們又回到不溶於水的狀態,並懸浮於杯中,此時你就會看到咖啡變混濁了。
7.器具清潔度
嘿嘿,這應該不用我解釋了!?
另外,我也針對缺點豆是否會造成混濁說說我的看法,我覺得或許會,但其也是透過上列幾個因素來間接影響清澈度,相較於其他影響清澈度的原因,缺點豆影響程度小到幾乎可以忽略。
結論:
1.單純用咖啡混濁的程度來判斷一杯咖啡的好壞,其實是有點不專業的說法喔。
2.缺點豆最直接的影響是口感與風味,對混濁與否影響反倒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