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百多年前的17世紀大海權時代,歐洲幾大海權國家都傾其國力發展海外殖民政策,這其中包括在殖民地發展農業,生產其國內所需或可以作為商業用途之農作物。在1690年荷蘭人從摩卡港(當時非洲唯一海港,咖啡可以出口的唯一途徑)走私了咖啡植株,並迅速在其東印度殖民地~爪哇以及錫蘭開始種植咖啡,這應該是咖啡首次離開非洲大陸在海外落地生根。
爪哇島上種植的咖啡,主要在海拔約1400米的伊真高原伊真火山群的東側,咖啡品種是衣索比亞老樹種鐵比卡(Typica)與其變異種長豆(long berry),因爪哇的氣候、地理環境與非洲大陸迥異,飄洋過海的鐵比卡經歷長期的基因演化,漸漸發展出其獨特的風味,市場也習慣稱之為爪哇咖啡,所以爪哇咖啡儘管身上流的是鐵比卡的血,但卻因風味已經有了明顯的不同,便自成一格被稱為Java種咖啡。
優質的爪哇咖啡具有低調的濃郁度、乾淨、酸度中等、明亮,通常帶有輕微的辛辣或煙熏味等「狂野」風格,但總體上給人的感受是甜蜜的印象,非常柔滑。
到了1880年代,爪哇島在咖啡生產方面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在當時卻發生咖啡葉銹病大流行,鐵比卡和長豆這種美味但嬌貴的阿拉比卡咖啡樹種當然無法避免的受到極大創傷。
咖啡瘟疫發生後,荷蘭人為了維持咖啡產能,首先改種植了賴比瑞卡(Coffea liberica),後又大規模種植了以抗病能力強而廣受讚譽羅布斯塔(Robusta)品種。時到今日,阿拉比卡豆僅佔爪哇總出口量不到10%,古老的Java種更是幾乎絕跡。
事實上,葉銹病到21世紀的今天還是無法可以有效的消滅,所以儘管鐵比卡等天生柔弱的樹種雖然一直是行家所熱衷追求的美味(ex藍山咖啡即是鐵比卡),但市佔率卻是節節敗退、價格步步攀高!
接著,我們將時間快轉到Java咖啡經歷浩劫後又過了1百多年,鏡頭帶到位在南美洲的尼加拉瓜吧…
尼加拉瓜的米耶瑞詡(Mierisch)家族,從1908年開始栽種咖啡,至今已經100多年歷史。近15年來,家族在咖啡設備、處理技術、人員訓練的投資方面不餘遺力,家族內的9個莊園近年來不斷的在C.O.E競賽中屢創佳績。
2003年的某一天,Mierisch家族現任執行長Erwin與他的父親Esteban 在尼加拉瓜往Juanetillo(他們在宏都拉斯的農場)的路上,他們經過了一個咖啡組織:UNICAFE’s咖啡實驗所,他們看到有一個男人站在馬路旁,正在把一些老舊的鏟子和咖啡種子清理丟棄,於是Esteban就向這位先生「買」下約20磅他正要丟棄的種子,並帶回去詢問他們的農業學家,這位農學教授說,這是一個罕見的品種,但因無法抗病,栽種不容易,收益不佳,並不普及,但這是一個很優秀的品種,非常值得栽種…
哈,故事就是這樣,沒錯,如您猜的,這就是傳說已久、從未謀面快要絕跡、名叫Java的咖啡皇族!
2008年米耶瑞詡家族成功復育了Java,當年採收約八袋的Java咖啡並參加當年的COE競賽榮獲第二名的佳績,最後更以每磅18.55美元的競標價格高過當年第一名的冠軍莊園每磅16.05美元。由於是他們在尼加拉瓜(Nicaragua)復育成功,所以他們將其冠以國名命名為「Java Nica」,至今他們在家族內聖河西莊園、奇蹟莊園、檸檬樹莊園與神隱莊園都有栽種Javanica,但目前產量一年約僅200袋而以。
JavaNica豆子沿襲鐵比卡與長豆的血統,豆身較為碩大細長,目前比較少人認識這個品種,咖啡風味有花香、檸檬、糖果、巧克力、甜菸草、平衡感好,是一款兼具有非洲果香與亞洲香料狂野風格的品種,且更具故事性的是,它是幾近滅絕後,在遙遠的美洲大陸成功復活又東山再起的傳奇。
雖然咖啡產業在目前已經達到高度的精緻分工,任何一個生產環節的改變不一定可以對整體產品產生革命性的提升,但這曾經引領風騷超過百年,帶著咖啡貴族血統從非洲流浪到亞洲創造其咖啡帝國,後又因瘟疫滅國,最終其遺族又不知如何的在民間流浪到南美洲再度開花結果,更不可思議的是這將近200年期間它能保持其血統的高度純正,讓我們得以重溫上個世紀甚至是上上個世紀的美味。我個人認為,身為咖啡愛好者豈能不試試?
人客倌呀!要來杯傳奇咖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