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賣場裏的
「預設烘焙度」與「標示」
—— 解構烘焙密碼,找到您的完美風味方程式
—— 解構烘焙密碼,找到您的完美風味方程式
現行國際採用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的 8級烘焙度標示,以Agtron值(焦糖化程度)與色階分級。但為提升消費者體驗,我們將系統優化為 5級感官導向標示,結合科學數據與風味感知研究:
顧客認知優化
剔除專業領域的「肉桂焙」(Cinnamon Roast)與「法式焙」(French Roast)等術語
採用直覺式■符號視覺化標示,降低理解門檻
健康與風味平衡
排除極端值:Agtron<25的重焙會產生丙烯醯胺等致癌物
黃金區間鎖定在■■□□□至■■■■□(Agtron70-40),保留85%以上原始風味物質
感官閾值校準
經不低於100人次盲測統計,五級系統的風味辨識準確率達82%
相比傳統八級制,更容易讓顧客理解
這並不是專業的標示方式,但卻是多數客人可以預先「理解與感受」的「口感標示」。
也可以說,這樣的標示方式是以「好溝通」為出發點,但也難免會有認知上的差距。一是新客人以他所習慣或理解的同業標示方式來解讀;或是某些特別酸的豆子,我們預設烘焙度會設深焙,可是客人還是會覺得怎麼我們的深焙豆還會酸…?
所以,可以簡單這麼說我們所預設的烘焙度都是一般人覺得微酸、不會太苦、順口的「安全」風味
■□□□□ 極淺焙|咖啡界的「三分熟牛排」
適合對象:
→ 杯測師/尋豆師
→ 日曬耶加雪菲等花果炸彈型豆種
風險提示:未發展完全的「焙烤味」可能產生青澀感
■■□□□ 淺焙|晨光般的清新演繹
大眾口味:
→ 酸得不刺激
→ 有後勁的甜味、清爽不膩
■■■□□ 中焙|風味交響樂的最佳席位
科學佐證:
→ 梅納反應與焦糖化達到黃金比例
→ 咖啡因含量比淺焙低12-15%
■■■■□ 深焙|夜色的沉穩擁抱
技術關鍵:
→ 精準控制二爆密集前
→ 採用慢速烘焙保留15%果酸
■■■■■ 重焙|風味邊界的極限挑戰
業界爭議:
→ 雖能凸顯油脂感,但多酚含量流失72%
→ 僅建議用於義式拼配基底
您可以簡單告訴我們您是比較喜歡酸或苦一些的風味口感(相較於一般多數人),或是上一次的訂購您覺得不夠酸(或太酸)…,我們就可以大致知道該如何幫您調整。以下是與烘焙師溝通的理想風味描述:
□ 希望酸度:比標準值(一般人)高/低____%
□ 期待甜感:焦糖/蜂蜜/水果甜____
□ 抗拒元素:我不要有一絲絲的 煙燻/碳燒/青草味____
□ 參考基準:上次訂購的____豆需調整 _____
烘焙度≠沖煮容錯率:深焙豆仍需精準水溫控制(±1℃)
養豆期關鍵:淺焙至少需7-10天,約16天達到風味峰值;深焙至少3-5天,約9天達到風味峰值
最新研究顯示:Agtron值每降低10單位,抗氧化物質流失9%
選擇烘焙度不是非黑即白的抉擇,而是一場與咖啡豆的科學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