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 薇拉 聖瑪利亞 卡斯提優[水洗]
Colombia North Huila Santa María Washed Castill
每一口都像輕撫過安地斯山脈的晨霧,無論您偏愛手沖的透亮酸香,或沉迷於拿鐵的烤杏仁餘韻,這支豆子都會以高山淨土般的風味,為您的日常注入一道光。
Colombia North Huila Santa María Washed Castill
每一口都像輕撫過安地斯山脈的晨霧,無論您偏愛手沖的透亮酸香,或沉迷於拿鐵的烤杏仁餘韻,這支豆子都會以高山淨土般的風味,為您的日常注入一道光。
產 地: Colombia / North Huila
生 產 者: Santa María
海拔:1750 - 2200 m
生豆品種: Castillo、Colombia
烘 焙 度: ■■■
風味參考: 青蘋果、紅葡萄、橘皮、紅糖、烤杏仁
這是一支以「高海拔純淨酸質」為核心的哥倫比亞經典水洗豆,卡斯提優品種的抗病基因與水洗工藝相輔相成,在青蘋果的清脆與烤杏仁的溫潤間架起風味橋樑,適合追求「酸甜平衡」與「日常沖煮穩定性」的務實型飲用者。
哥倫比亞北薇拉(North Huila)產區坐擁1,750-2,200公尺高海拔火山土壤,日夜溫差迫使咖啡果實緩慢熟成,累積出紅糖般的天然甜感。聖瑪利亞莊園(Santa María)以精準水洗工藝聞名:咖啡櫻桃經48小時發酵後,以安第斯山泉水沖洗兩次,再於遮蔭棚架緩慢乾燥,將卡斯提優(Castillo)品種的青蘋果酸質與Colombia品種的烤堅果調性完美融合。
卡斯提優作為哥倫比亞官方培育的抗葉鏽病品種,雖常被認為風味較單一,但在聖瑪利亞莊園的高海拔環境中,卻發展出紅葡萄汁般的多汁感,結合Colombia品種的橘皮精油香氣,顛覆大眾對商業品種的既定印象。
若你需要一支「精品風味與沖煮容錯率並存」的日常豆款,這支咖啡會是理想選擇:
風味如四季果園:入口是青蘋果切片般的清脆酸質,中段浮現紅葡萄汁的隱性甜感,尾韻以烤杏仁與焦糖脆片收尾,層次簡約卻富有穿透力。
沖煮超低門檻:淺中焙框架下,手沖、美式咖啡機或法壓壺皆能穩定輸出風味主軸,粗研磨快沖也不易產生苦澀雜味。
✅ 適合
追求「早晨效率沖煮」的上班族,需一杯穩定提神的日常黑咖啡
牛奶咖啡愛好者,尋找能支撐乳脂甜感的拿鐵/卡布基底
剛接觸精品咖啡,想從經典哥倫比亞風味入門的初心者
❌ 不適合
熱衷日曬豆狂野發酵感或厭氧處理獵奇調性的感官探險家
偏好深焙濃郁可可韻、排斥明顯果酸的傳統派
淺中焙|預設烘焙度
強化烤杏仁與焦糖尾韻,青蘋果酸質轉為糖漬青芒果圓潤感,Body如絲絨奶茶滑順
推薦用法壓壺粗研磨浸泡4分鐘,兌入鮮奶打造「堅果牛奶咖啡」
淺焙|果香透亮模式
突顯紅葡萄汁酸香與橘皮精油感,尾韻帶蜜漬橙皮甘甜,Body如氣泡水輕盈
適合V60搭配90°C水溫三段注水,粉水比1:16鎖住前段冷香
高海拔的務實主義
這支豆子像哥倫比亞寫給日常咖啡族的務實情書——卡斯提優是抗病的生存智慧,Colombia品種是風土的溫柔妥協,而聖瑪利亞莊園的水洗工法則是兩者的調和劑。當多數精品豆追求驚豔花果調時,它選擇用北薇拉的冷涼山風,將酸質與甜感譜寫成平易近人的日常旋律。無論是晨會前的快速濃縮,或午後搭配燕麥餅乾的手沖時光,它都能以「簡而不單,穩而不悶」的姿態,成為咖啡櫃裡那包「想喝杯好咖啡卻不想費神」時的直覺選擇。
哥倫比亞的咖啡產區分成商用豆和精品豆,商用咖啡豆多半是大型企業化的咖啡農,產區集中在哥倫比亞的中部和北部。其中知名的是「MAM」三大產區,分別為麥德林(Medellín)、安美尼亞(Armenia)、曼尼札雷(Manizales),主要風味就是眾所熟悉的中美洲風味,果酸感強。而東北部的桑坦迪省(Santander)產出的布卡拉曼卡(Bucaramanga),可能是因海拔較低的關係,反而是以酸度低,苦香感重而知名,有點類似印尼的曼特寧。
精品咖啡豆的產區則是以南部為主,由於海達約在 1500 公尺以上,又有著許多的火山,因此造就不少知名精品產區,該區咖啡主要風味為莓果香氣,帶著精緻的焦糖香氣和果酸香,甜味明顯!產區包括考卡省(Cauca)、薇拉省(Huila)、梅塔省(Meta)、托利馬省(Tolima)、娜玲瓏省(Nariño)等等。
Castillo,是2005年由哥倫比亞咖啡研究機構基於增強植株抗病性開發的咖啡品種。目前是哥倫比亞的主要栽培品種。
Castillo是Timor和caturra經五代雜交選育的成果。
Timor是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自然雜交的成果。Caturra是波旁種自然突變的結果。
Timor植株高大,抗葉銹病。Caturra植株矮小,收穫量高於鐵皮卡和波旁,良好繼承了波旁的優質風味,植株間距小,單位面積植株更密集。易感染葉銹病。
Castillo繼承了caturra的矮小植株和高收穫量,同時繼承了Timor的抗葉銹病基因。
Castillo是cenicafe追求抗病品種的研發結果。
上世紀後五十年,caturra逐漸取代哥倫比亞的古老咖啡品種,成為哥倫比亞的主要栽培品種,1982年,咖啡研究中心發布Colombia種,1983年,哥倫比亞首次發現葉銹病,具有抗病性能的哥倫比亞種得以推廣。
2005年,在Colombia種的研究基礎上,cenicafe推出了castillo種,FNC大力支持新品應用,通過一攬子的農業和金融政策來推廣新品的種植。僅僅經過十年,至2015年已有文章指出,catillo已經佔據了哥倫比亞所有咖啡種植面積的40%。其中,2008-2010年的葉銹病風波也對castillo的普及推波助瀾。
Castillo的大力推廣,一度在咖啡農和烘焙業者之間引起巨大爭議,爭論的焦點常常是新品castillo的羅布斯塔基因,以及與caturra相比,二者的杯中表現。
2014年12月和2015年1月,世界知名咖啡組織及研究機構,協同知名咖啡企業就castillo與caturra的杯測表現進行了一次感官測試。分析對像是哥倫比亞納里尼奧地區的25個農場,所提供的castillo和caturra。至於測試的結果,概括來說,castillo的杯中表現良好。